近期,一股钢铁业的“暖流”似乎是突如其来。几家钢铁类的大型上市公司推出第三季度经营报告,当季利润同比大幅上升,“钢铁板块”在股市领涨,更有评论文章明确断言:中国钢铁业业绩反弹的“拐点”即将到来。但是,各大钢材市场内的分析人士对此有点摸不着头脑:“他们觉得热,我们却感觉寒意犹存。” 从今年整个市场走势而言,国内钢铁业在去年“市场深寒的冷空气影响下”走出了一条“涨跌制衡”的相对平缓的曲线。市场人士说,相对平缓的市场最需要防止“无风起浪”。中国钢铁业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根本性矛盾尚未找到根本的求解之路。 钢铁业不要老是“悬崖边上找路” 今年钢价走势的最低点是在1月份,最高点是在6月上中旬,7月份以后又有回荡,还剩下的2个月内如果没有“大的利空消息”出台,可以保持钢价趋稳,年内总体上是一个“恢复性回升”的总态势。 与去年相比,国内61户重点钢企今年前9个月的利润下降4.25%;500万吨以上规模的17户钢企前9个月利润同比下降6.6%。今年前10个月,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0.76%,与去年全年的平均数相比下降7.4%。 据此分析,目前国内钢材价格依然处在去年下半年因产能过剩形成的“市场严冬”的冷空气影响之下,离“全面回春”还有距离。因此“市场拐点”之说为时过早。下一步国家对钢坯、铁合金等产品征收10%出口税率等政策的后续效应还有待观察,总体经济的宏观调控之弦并没有放松,钢市存在不少下行的因素。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一再提醒,钢铁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较大的问题,仍然应当高度关注。至今年8月底,钢铁业新增产能为炼铁647.3万吨、炼钢362.2万吨、热轧1283.9万吨、冷轧272.2万吨;全行业在建项目达2074个,规模偏大。如果新增产能不断增加,而淘汰落后产能又不能取得实效,将加剧产能过剩的态势,不利于全行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 现在钢铁业可说是“习惯于悬崖边上找路”。近年来钢铁业虽经几次深度“轮回”,钢价几度被逼到“悬崖边上”,但总是“找到路侧身而过”,避开真正的“调整之路”。相关部门也承认,钢铁业并购重组、结构调整的进展速度并不快。去年下半年不少钢企老总慨叹“钢铁业的冬天真的到来了”,但是异常火爆的出口市场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却又让钢铁业“像走钢丝一样”地走过来了。 对比国外成熟的钢铁业,中国钢铁业应得到不少启发。在近年来国际钢材市场持续稳定走高的态势之下,欧洲等地主要钢厂动态控制钢铁产量,在适当时候主动减产,以维持有效的供需关系。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市场处于高位的时候,世界最大钢企米塔尔完成了对世界钢企“老二”阿赛洛公司的收购。这种行业结构的主动调整是世界钢铁业一个新的趋势。“主动与被动,效果完全不同。” 尽快落实“强制起跑线” 多位市场人士说,今年钢市总体是“涨跌制衡”,所以相对平稳,起伏不大。“对于宏观人士而言,平稳运行是理想状态;但对于具体的市场操作而言,太平稳了就做不出生意。所以这时候就要特别防止市场上的各种炒作。” 对不少经销商来说,“现在是涨也能炒,跌也能炒,就是平稳受不了”。从今年钢市情况来看,基本的供需结构没有大的、根本性变动,但总有经销商借着各种各样“题材”涨一把、跌一把,其中不少都是“无风起浪”。 要解决钢铁业的深层矛盾,从根本上说,当然要推进结构调整,提高钢铁业集中度,但这事旷日持久,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调整理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眼前需要下决心的就是在资源和环保上尽快建立起统一的“强制起跑线”。为什么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偷偷摸摸生产”的“地条钢”还能出得了手,就是因为在成本上没有强制的“起跑线”,价格“伸缩度”太大。价格上有过度的压缩空间,谁都寄希望于恶性竞争以“挺过难关”,抑制产能膨胀的难度就会不断加大。 相关人士认为,国家应在能源和环保上加大强制力,使得钢铁业整体的成本结构趋于合理,市场竞争有相对合理的统一“门槛”和条件。如果低效的小钢厂有一天被强制要求建立最基本的节能和环保体系,它面临的选择不是关门大吉,就是下决心调整产品结构和运行质量。“中国钢铁业的调整就像一场赛跑,如果划不出起跑线,如果可以抄小道,就斩不掉恶性竞争的空间。” 《国际金融报》
声明:《钢铁业寒意犹存 “回暖”说为时尚早》信息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com.net.cn/new_view.asp?id=929
焊管 |无极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