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位中外经济学家针对26个热点问题发表专业看法
七成经济学家认为需要继续出台紧缩政策
在每一次经济可能面临转折的关头,都需要智者的分析和判断。《第一财经日报》今日推出“CBN2006年中经济学家调研报告”。53位中外优秀经济学家针对26个热点经济问题发表专业看法,体现出经济学家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形势的整体判断。
在他们的眼中,中国经济及全球经济仍处于一种谨慎中的乐观。就全球经济而言,整体利率的调高虽然不会导致萧条,但也很难再现过去几年的风光。就中国经济而言,虽然通胀仍将继续保持温和,但更多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接踵而至;而在国内股市方面,虽然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但上市公司质量以及上市企业违规造假现象也许将上升为新的关键问题……
2006下半年中国经济仍需紧箍咒
第一部分国内经济大势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历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货币扩张,也经历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在2006时间之矢的后一半,中国经济、金融将如何演变?
总体而言,经济学家对整体经济形势保持了谨慎乐观,不过对“经济和金融过热”还是表示相当担忧,调查中近四成经济学家认为全年贸易顺差将登上1500亿美元高峰,而这将对货币扩张产生巨大压力,调查中七成经济学家认为需要继续出台紧缩政策给投资和信贷降温。
对于货币政策紧缩而言,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采取何种紧缩方式,虽然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在经济学家选择之列,但建议人民币加快升值幅度的声音再度响起。不过,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对此,经济学家们也提出了货币政策之外的其他建议
此外,经济学家们针对金融市场和改革也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思考是理性并富有建设意义的,不仅之于市场,也之于决策者。
1多因素促经济过热
今年4月到6月,国务院连续三次召开常务会议,针对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市场和货币信贷等领域提出宏观调控指导意见,并掀起了新一轮宏观调控。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第一季度GDP增长达到10.3%,前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30.3%。那么,经济学家是如何看这轮经济过热的根源呢?
根据调查,在50份可多选的有效回答中,有66%的经济学家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列为第一原因。此外有38%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在内外方面仍然失衡,仍然过于依赖出口是重要原因。还有22%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值得警惕,需要进行过剩行业的调控。
在调查中,有多位经济学家将人民币汇率低估列为了根源之一。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朱晓冬表示,人民币汇率低估引起了大量热钱进入中国。而大量热钱进入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而变相支持了投资增长。
而值得关注的是,有28%的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建行、中行的成功上市以及工行的整装待发,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初步完成,而股改后回报压力变大也增加了贷款供给。
声明:《2006下半年中国经济仍需念紧箍咒》信息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com.net.cn/new_view.asp?id=801
焊管 |无极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