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煤炭、石油类产品、天然气等均为一次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一般由煤炭、太阳光、水力、风力等能量转换而来。钢铁工业生产中所用煤炭的能量约有34%会转换为副产煤气(不包括发电所用的煤炭)。副产煤气包括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煤炭转换为副产煤气是钢铁生产具有能源转换功能的体现。副产煤气不仅有发热值,而且从炉体出来,还具有较高的显热和一定的压力能。
钢铁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次能源,表现为产品余热(红焦炭、赤热的炉渣、烧结矿和球团矿显热、液态铁水和钢水显热、铸坯的热量等)、(烧结、球团、热风炉、加热炉、焦炉等)外排废气显热、高炉炉顶煤气压力能、冶炼设备冷却水所带走的热量,以及炉体散热等形式。总体来讲,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能量约有70%左右要转换为各种形式的二次能源,这里包括约占34%的副产煤气和9%炉渣显热等。
受技术局限性、经济性的约束,对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的温度限制是:固体高于500摄氏度、液体高于300摄氏度、气体高于200摄氏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不断探索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如热导油技术,其根据溴化锂可在较低温度不进行蒸发做功的特点,回收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低温余热能量。
目前,国内外钢铁界公认的、现在可以回收利用的二次能源量(不包括副产煤气)约占钢铁企业总用能的15%左右;新日铁已将这15%中的92%加以回收利用,宝钢二次能源利用率为77%,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利用率在50%以下,说明我国钢铁企业节能潜力仍很大。
有的放矢 实现二次能源利用重点突破
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总体来讲,还有30%左右的二次能源尚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要对具体生产工序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差距,才能科学地开展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工作。
焦化工序。目前,焦炉煤气上升管的温度可达1200摄氏度以上,其显热占炼焦能耗的36%,仅次于干熄焦所回收的能量。这部分显热焦化工序尚没有成功利用的案例,鞍山焦耐院的科技人员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以尽快实现工业化实验。
煤调湿(水分从11%降至6%)可降低炼焦工序能耗10.6千克标煤/吨,提高焦炉生产能力4%~11%,具有改善焦炭质量、扩大炼焦用煤资源范围等优点。目前,仅有攀钢、宝钢、太钢等少数企业拥有煤脱湿装置,应当大力推广普及。
烧结工序。目前,我国已实现冷烧结矿的生产(这在《烧结厂设计规范》中是强制性条款),对热烧结矿余热的回收利用尚没有得到普及,特别是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的余热回收装置还不多。
大功率烧结机抽风机的电机应当采用交交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实现节能节电。
烧结工序能耗中固体燃耗占75%~80%。降低固体燃耗是烧结工序节能工作的重点,应采取综合措施,下大力气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现在,钢铁企业中烧结工序能耗达到国家准入标准的比例最低,应尽快扭转这一现象。
炼铁工序。炼铁工序节能工作的重点是努力降低燃料比。去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燃料比为518千克/吨,尚没有包括小块焦比。我国炼铁的小块焦比约为30千克/吨~50千克/吨。去年我国只有15个企业的燃料比低于500千克/吨,部分高炉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大多数高炉燃料比偏高,最高的甚至达到595千克/吨。
造成燃料比高的主要原因是入炉矿含铁品位低、热风温度偏低、高炉生产不稳定(主要是原燃料质量和供应量不稳定)、焦炭灰分高等。
高炉炼铁要以精料为基础,精料水平对高炉指标的影响率在70%左右。炼铁厂领导,特别是钢铁企业高层领导,要在落实精料上下工夫。高炉炼铁工序能耗占企业总能耗的50%左右,是钢铁企业节能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炼铁生产技术指标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就是热风温度,低100摄氏度~150摄氏度,应在努力提高热风温度上下工夫。热风温度提高100摄氏度,可降焦比10千克/吨~15千克/吨。
当前,我国高炉生产不稳定是影响生产指标优化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由原燃料质量不稳定所造成的。在高冶炼强度和高喷煤比条件下,焦炭质量变化对高炉指标的影响要占到35%。
转炉工序。去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转炉煤气回收量为81立方米/吨,蒸汽回收量低于50千克/吨。先进水平的转炉煤气回收量大于100立方米/吨,蒸汽回收量大于80千克/吨。我们要加大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利用工作的力度。
30吨以下的小转炉基本上不具备煤气和蒸汽回收装置,应加快淘汰落后的小转炉。目前,我国小转炉钢水超装现象比较严重,这也影响了转炉煤气的收回。
电炉工序。采用超高功率电炉比普通电炉节能。对废钢进行预热有利于节能,但会产生二英,因此欧洲已不再对废钢进行预热。当前,我国电炉使用热铁水,这对电炉工序能耗降低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有些电炉生产企业上高炉、烧结设备,使用焦炭炼铁,使得短流程的电炉生产工艺又变回长流程生产工艺,这对于钢铁联合企业的技术发展是逆向的,会使企业综合能耗提高。电炉使用总量30%以下的热铁水炼钢尚有一定经济性;而使用80%以上的热铁水进行电炉冶炼,总体上能耗和成本都是不经济的。
副产煤气的综合利用前景。钢铁企业应关停一切烧煤和烧油的炉窑,充分、合理地在企业内部利用好副产煤气,实现煤气的高质量、高效利用。如焦炉煤气最好专用于提取氢气去生产直接还原铁,或喷入高炉(代替焦炭),而不是用于发电。这是因为煤气发电的能源转化率只有30%~45%,而且钢铁企业的发电机均属于小机组,发电效率不高。但是一些钢铁企业内部产生的副产煤气是用不完的,也只好用于发电。我们提倡钢铁企业与发电厂进行联合,把煤气供给大机组的发电厂,使热电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均得到提高,实现钢厂和发电厂的双赢。
进一步加大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力度
钢铁工业生产用能约有70%会转换为二次能源,但我们尚有30%左右的二次能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这是今后钢铁企业节能工作须努力的方向。
我国钢铁企业进行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的主要技术设备是:焦炭干法熄焦(CDQ)、高炉炉顶煤气发电(TRT)、烧结余热回收、副产煤气回收利用、炉窑废气显热利用等。
干法熄焦仍须进一步推广。目前,我国投产和在建的CDQ有158套,年处理焦炭能力为1.58亿吨,占我国焦炭产能的35.2%。重点钢铁企业焦化厂的干熄焦率已达80%。CDQ设备采用高温高压锅炉,可使CDQ吨焦发电量提高15%左右;但目前采用高温高压锅炉的企业只占24.1%。应当大力推广干法熄焦技术,积极采用高温高压锅炉。
提高高炉炉顶煤气发电水平。我国拥有TRT装备的高炉有655座,其中63.70%为煤气干法除尘,15.05%为湿法除尘,平均吨铁发电量低于30千瓦时。炉顶煤气压力大于120千帕的高炉均应拥有TRT装置,而不是仅限于1000立方米以上容积的高炉。因为压力大于120千帕的TRT发电就会有经济效益。我国高炉TRT发电量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高炉生产与TRT装置的优化协调不够,煤气没有全量通过TRT,同时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TRT发电水平偏低。
稳定烧结生产,满足余热回收要求。目前,我国投用、在建的烧结余热回收装置约有80套,占烧结机总数(重点企业)的15%。大多数企业的烧结余热回收装置没有达到设计水平,主要是因为烧结工序提供的废气温度波动大,无法满足汽轮机要求,汽轮机运行不稳定。高炉和烧结生产均要稳定,供应的余热、余能要连续、高品质,这是挖掘烧结余热回收装置经济效益的关键。
不断提高副产煤气回收利用率。今年1月我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煤气放散率为3.90%,比2010年下降0.41%%;转炉煤气利用率为88.84%,比2010年提高2.32%,吨钢回收煤气84立方米/吨,比2010年提高7立方米/吨;焦炉煤气放散率为2.16%,比2010年提高0.68%。
据统计,2010年重点钢铁企业中有21家企业的高炉煤气利用率下降,14家转炉煤气利用率下降,9家焦炉煤气利用率在下降。这些企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扭转副产煤气回收利用率下降的局面,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丰富炉窑废汽余热利用手段。热风炉废汽的温度一般为300摄氏度左右,且量很大。其废汽可用于高炉喷吹煤的干燥、炼焦煤的脱湿以及北方精矿粉的解冻等。转炉煤气的温度一般为1600摄氏度左右,可以通过换热设备对其显热进行热交换,产生一些中压蒸汽。这部分蒸汽可以进入企业的蒸汽管网,用于钢水精炼炉的真空脱气或作为RH设备动力等。焦炉废气温度在1000摄氏度以上,可以用于煤干燥脱湿。轧钢加热炉的废气温度偏低,特别是蓄热式加热炉的废汽温度更低,难以再利用。(2011年3月17日中国冶金报)
声明:《我国钢铁业尚有30%左右二次能源未能回收利用 》信息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com.net.cn/new_view.asp?id=2551
焊管 |无极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