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温州商人成“炒房团”代名词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行事低调的福建商人的大手笔投资。
“银行基本确定了,元旦一过,8000万贷款就能到账。我还是打算买商铺。”福建周宁的钢贸商人林尚说。
上海大约有12000多家钢材贸易企业,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钢贸企业集聚地之一。而福建人在上海钢贸圈里至少占三分之一,其中又以福建周宁、宁德人为主。
林尚是上海钢贸圈子里典型的闽商,沉默寡言,行事果断。他初中没毕业就跟随父亲做钢贸生意,之后有了自己的钢贸公司。1983年出生的他,在钢贸圈子里摸爬滚打了近10年,看上去相当老成。他的公司年贸易额也做到60亿元左右,跻身大型钢贸企业之列。
林尚的一位老部下介绍,他们公司拥有房产中介、投资担保等多个子公司。而林尚已经在上海杨浦区有一层市值3000多万的商业物业、两处别墅、一个码头和两辆价值二三百万的跑车。
“今年我们的钢贸业务赔了500多万,估计明年也差不多。利润都不是靠钢贸赚的,而是靠房地产。我们从银行贷来的钱也不会投在钢贸上,那是自寻死路。”这位跟随了林尚五、六年的老部下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钢贸企业目前的生存路径基本都是如此:靠钢贸发家后,钢贸业务成了从银行融资的“空壳”。以“从事钢材贸易”的名义从银行套出的大笔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购买金融股权甚至放高利贷。
这位老部下就目睹了钢贸行业的这一“空壳化”过程。
老部下介绍,前些年,钢材的商品属性非常明显:价格基本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钢价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价很大。每年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涨、跌也基本有规律可循。因此钢贸商赚钱比较容易。尤其是2007年钢价遇到30年来的大行情,不少福建钢贸商人都在这波行情中赚得盆满钵满。
随后,钢贸越来越难做:钢材价格变化日渐加快,连多年从事钢贸的商家都无所适从。同时,有点规模的钢贸企业都能便利地从银行贷到钱。于是,资金充裕的钢贸企业不再急于抛售价格下跌的钢材,而是囤着这些钢材,作为向银行融资的抵押品。这种做法导致钢价不再完全由供需关系决定,呈现窄幅震荡,但震荡频率却在加大,想预估一星期之后的钢价都较困难。
“钢材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钢贸业务的利润率也越来越低。”老部下说。
于是福建的钢贸商们开始大手笔投资房地产和金融股权。
“去年10月左右,我甚至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月里举牌某家券商股权的竞拍者都是福建商人,这些股权最终也是被福建资金拿下。这两年我遇见很多福建客户,而我在福建资金圈子里并没有多少关系和人脉,能接触和代理这么多福建财团,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上海市联合产权交易市场某会员单位负责人杨易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他代理的一个房产项目,四套商业房产及地下车位竞拍底价近2200万元。“三个受让方中有两个是福建周宁的钢铁老板,最后也是被他们拿下。我手头现在还代理了一个福建资金举牌200万股某证券公司股权的项目。”杨易坦言。
老部下分析,钢贸商手握地产和金融股权有两大好处:获取高额利润,弥补钢贸亏空;让资产组合更符合银行要求,以便贷出更多的钱。
对于钢贸商挪用信贷资金的做法,很多银行都心知肚明,但依然争相放贷。“因为量大,业绩好完成。”某贷款中介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老部下也承认,因为贸易额大,贷款需求大,报表又符合银行贷款审批要求,大型钢贸商的贷款项目很受银行欢迎。他还透露,某股份制银行信贷员基本上每月都会到他们企业一次,追着放贷,甚至还会把企业报表带回去“润色”。
“我们告诉他,你们银行需要什么样的报表你们就自己整”,老部下一脸不以为然,“行业里都是这么做的!”
声明:《2010年钢价动荡之年,钢贸商纠结》信息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com.net.cn/new_view.asp?id=2491
焊管 |无极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