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英国另类投资市场(Aim)上市矿企Bellzone宣布,已与中国达成一项协议,接受中国入股其位于西非国家几内亚的铁矿石项目。此举突显出中国日渐形成的一个非洲策略:资助基础设施,换取矿产资源供应。
几内亚Kalia的铁矿石项目规模可观。它拥有已探明铁矿石储量24亿吨,Bellzone计划年产5000万吨。着眼于对钢铁贪婪的需求,中国国际基金(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CIF)已同意耗资约30亿美元,建造Kalia项目需要的基础设施。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提出为矿业公司修建运输与能源基础设施,以换取“承购”(off-take)协议--即购买后者生产的矿产品。
上月,伦敦上市公司非洲矿业(African Minerals)同意以1.68亿美元,向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CRM)出售其12.5%的股权,外加未来铁矿石产出的承购协议。
安永(Ernst & Young)分析师提姆·威廉斯(Tim Williams)表示:“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实用主义。他们不想劳心费神地进行直接控制,所以他们不会购买多数股权,而会投资基础设施。”
他补充表示:“有些公司拥有优质资产,但却没有资金与项目融资。大部分地区的股市仍然疲软,所以他们只得寻找其它途径。”
这种环境让合资企业成为一条明显的路径。威廉斯表示:“在与中方签订的协议中,中国人想寻找两样东西:供应安全与价格保护。”
2007年,Aim上市公司曾以为,中国人将带着现金涌入该市场。当时,中国第二大黄金矿业公司——紫金矿业集团(Zijin Mining Group)斥资9460万英镑,购买了以秘鲁为业务重点的铜矿商Monterrico Metals 90%的股权。但2009年6月,Monterrico以上市的“持续成本和监管要求”为由,宣布从Aim摘牌。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合资——2007年4月,紫金的收购价为每股350便士,但到2009年12月,Monterrico股价已跌至23便士。为此,许多公司打消了向中国合作伙伴出售股权的念头。Fairfax分析师约翰迈耶(John Meyer)表示:“这的确令我很担忧。中国公司习惯于取得控制权,但随后却不关心股东利益。”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在投资者仍对拥有高风险资产的小公司感到不放心之际,Aim上市矿商越来越认为,被中国公司收购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在非洲作业的勘探公司——African Eagle的董事总经理马克·帕克(Mark Parker)表示:“许多小型勘探公司梦想着发现优质矿藏,降低其风险,然后由一家大型矿业公司带着有吸引力的提案与公司和股东接洽——这不是什么大秘密。鉴于如今中国对原材料贪婪的需求,中国公司显然是目前最显而易见的追求者。”()
声明:《外煤视点:全球小型矿商盯上中国“钱包”》信息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com.net.cn/new_view.asp?id=2006
焊管 |无极灯 |